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永远的东方红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07: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秋前夕,赴京办事。 9 月14 日抵京后,即与孙燕聪老师联系,想去探望华光学院顾问袁毅平老师。孙老师回复:“袁老师情况非常不好,已经不能认人了,医院也不允许看望,这真是

中秋前夕,赴京办事。 9 月14 日抵京后,即与孙燕聪老师联系,想去探望华光学院顾问袁毅平老师。孙老师回复:“袁老师情况非常不好,已经不能认人了,医院也不允许看望,这真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事。” 我惊呆了,一再要求孙老师再次联系一下医院,争取能见上袁老师一面。在孙老师的一再要求下,医院终于答应了。16 日下午 14 时, 孙老师发来信息:“我们明天下午4 点到医院吧!医院让报时间,为了保险起见,我就报了4 点。照顾老袁的阿姨说老袁就这几天了,真是最后一面了。”不成想,晚上8 点,竟收到了任树高老师发来的一个简讯:“袁老师走了!”刹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袁老师几十年的音容笑貌,几十年来情系华光的每一个细节,如潮水般涌入我的脑海!

1987 年秋,袁毅平老师和陈勃老师应福建省旅游局的邀请前来福建创作,在时任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木良先生陪同下来到泉州,当时我正好在积极筹办华光摄影技术学校。二位老师对我的设想极力赞同,在没有什么办学条件的情况下,欣然同意作为学校的顾问。1992 年9 月2 日,在海内外几十个摄影家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正式成立,第一期有 9 个学生,中央电视台在当天七点的新闻联播里播送了这条信息。1994 年,华光摄影中专正式成立,2000 年开始筹办大专。时至今日,华光已成为占地近千亩,学生近万人的大学。可惜我敬爱的袁老师,却看不到这个盛景,哀哉!

办学初期,1993 年, 我在泉州举办了一个题名为《妙龄女郎》的个人摄影展览,袁毅平老师悉心给予了许多指导, 并以《洛阳有个吴其萃》 为题写了一个前言。文末,他特别语重心长的嘱咐我:路子——一定要防止走歪!

“早就听说泉州有个吴其萃,由于酷爱摄影,告别泥瓦刀,拿起照相机,开了个照相馆,还创办了个“华光摄影技术学校”,可不简单。但我直只听其名,未见其人。今年五月路过泉州,见到了这位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并参观了他的那个摄影技术学校。接触之间,他给我的直接印象是:有远见,有志向,有事业心,也有开拓精神;而对我的启示是:有志者,事竟成。最近,他来信告诉我,拟举办他的摄影艺术作品系列展,首展是《妙龄女郎》, 并寄给了我一些作品(样片),还要我为之说几句话。人说“文如其人”,我看在吴其萃寄给我的那些作品里,就反映了他本人的那种“创”的精神。在他照片里的那些“天涯歌女”形象,少有那种装腔作势、故献媚态的“大美人”式的情态,而大多是娴静持重,情思深沉,她们似乎在道忆各自经历中的甜酸苦辣,沉陷在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之中。这样的形象看上去真实自然,但又是实际生活的一定升华。吴其萃的人像作品与众不同之处,还表现在他用光上的自由,他掌握了一定的用光规律但又没受传统用光模式的束缚,而是把光集中用来表现人物的神态, 或者用来勾勒人体的曲线,以增强人物及画面的美感。他还在拍摄或制作过程中, 大胆造成大面积的黑色块面,用以反衬和突出人物的情态,以引起人们对此的审美注意。我想,这些都是他勇于创新的具体表现。 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并不容易,而且还要有胆识。因为它既意味着成功, 也意味着失败,因而要有承受力,要坚持不懈。当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路 子——一定要防止走歪。另外,在基本功方向,在艺术技巧上面,还要不断地益 臻完善。希望吴其萃再接再厉,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袁毅平 一九九三年 九月 于北京。

1987 年,袁毅平先生接受泉州华光摄影院顾问聘书

1993 年12 月,华光学院董事长吴其萃在泉举办个人摄影展。

1996 年,我的第二个个人展也在泉州举办,袁老师又以《不停步的探索者——吴其萃》为题写了前言。他还是希望我:永不停步,不断总结正反经验,不断提高!

“记得在1993 年,吴其萃举办他的第一个个人影展时,我曾以《泉州有个 吴其萃》为题写了个“前言”。其中除简略地评述了他的作品以外,主要是通过他本人的成长过程与他的事业的发展过程,着重表述了他的创业精神和探索精神。如今,他在摄影事业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摄影技艺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更主要的是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不断求索的奋发精神,这回举办的这个影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央证。此次影展大致分为影楼人像、室外人像、人体艺术三个部分,其中婚纱摄影占了相当的比重,这可能是吴其举的一个新思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列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也都随之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丰富多彩的人们生活中,婚礼文化也渐渐折射出了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光泽,婚纱摄影也渐渐成了婚庆礼仪中的一种文化观象。而高品位高格调的而高品食高格调的婚纱摄影作品,都具有新颖、优美、典雅、健康的文化意蕴,在宣扬健康的审美情趣,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等方面起到应有的美育作用。因此,吴其萃的这些婚纱摄影作品,尽管在艺术质量上有着高低不同的层次,但他们这一思路无疑是对头的。室外人像,把人物置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使人看起来更加真切自然,更加生活化,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也拓阔了人像摄影的创作领城,这应该是能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走出影楼去拍摄生活情趣更浓的人像作品,这在国外早已普遍兴起,尤其是室外婚纱摄影更是如此。现在吴其萃也尝试这一人像品种,并已为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这不仅表明了当地人们审美需要多样化的趋势,也说明了人像摄影创作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吴其萃的这条路子也走对了。这个影展还展出了几幅人像艺术作品,这也可能是吴其萃的进一步的探索。 于人体艺术,现在社会上众说纷纭,有人认同,有人反对。 如果从美学的角觉世界中最完美的形体,它结构巧妙,造型复杂,线条多样,体态多异,....它比化之巅,是整个大自然辩证存在的一个最精玲最巧妙的缩影。人体美是一种,所以人休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创造,不应该是个绝对的低级,关键的问题,是要和那 些黄色、低级的东西严格划清界限,不得去搞纯生理的下流的东西; 考虑当地人 民和民族的欣赏习惯,即使是以健康的人体艺术去指导审美,也须循序渐进,不 能强勉;三是数量和比例上应有控制;第四,还要考虑到摄影艺术人体的西面上表 现的是真人的形体,它与绘画或雕塑人体艺术有所不同,所以要慎之又慎。总之人体摄影作品应是真正的一种艺术美,而不能宜扬不健康的东西。我看吴其萃的这几幅人体作品是属于前者而不属于后者,作为一种艺术上的尝试和探索,可以广泛地听听当地观众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本次影展比之他的第一个影展,无论在人物情态的表现上,形式体裁的多样上,表现手法的新颖上,都有新的长进,尤其像《遥远的故事》《心 中的玫瑰》《求索》《意中人》等创意性的作品,都含蓄着特定的意蕴,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但也有少数作品,在色彩的配置上,或背景与人物情态的关系上,或人物性格的表现上,都还有“庇”可寻。 当然,既然是“探索”,既然是“创造”,它就有其试验性和实验性,它既意 味着成功,也包含着不完善乃至失败,重要的是永不停步,不断总结正反经验,不断提高。”——哀毅平 一九九六年二月于北京 。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1/0510/684.html



上一篇: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摄影专业学生平遥展作品
下一篇:新形势下对职业学院钢琴教学的思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版面费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