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教学探索——以“伟大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 “金课”应该具备“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概念和标准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思政“金课”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伟大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伟大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基于“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以“伟大民族精神”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高校思政“金课” 建设之道,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 基于金课的“高阶性”,建构大学生使命思维

“金课”的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3]。基于金课的“高阶性”,教学目标要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取向。因此,在思政教学“伟大民族精神”内容中,最终要实现建构大学生的使命思维,助力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角色认知,不忘“我是谁”的初心,在面向未来中担当“为了谁”的使命。

1.1 注重将“伟大民族精神”内容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大学生使命担当的思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因此,充分发挥课堂是“金课”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的作用,注重将“伟大民族精神”内容知识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教材中相关章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反复思考、感悟,真正把使命担当精神入脑入心。

具体而言,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教材中,“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中第一节的“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全面系统讲授学习“伟大民族精神”,在这部分章节要讲透理论知识。另外,在教材的其他章节涉及的部分,也要穿插融入相关教学,不断培育大学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意识。比如,在“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中第三节的“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融入“伟大梦想精神”教学;在“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中“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融入“伟大创造精神”教学,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教材中,在“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第一节的“奋力实现中国梦”融入“伟大奋斗精神”教学;在“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第一节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伟大创造精神”教学;在“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第二节的“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以及在“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第二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伟大团结精神”教学,等等。

1.2 引导大学生明确新时代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使命

在“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教学中,大学生使命担当思维的建构,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着重讲解“为什么”“怎么做”。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把伟大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使命。

一是讲解“为什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大学生的新使命”。一方面,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在中华发展史上,始终都是纽带和主线,也是今天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大学生,才能提振自身的精气神,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讲解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伟大民族精神是一种内在精神动力,如伟大创造精神的培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伟大奋斗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民族气质,有不懈追求、顽强拼搏的决心和行动力;伟大团结精神促使大学生精诚团结、奉献合作的品质;伟大梦想精神的涵育,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和使命。

“金课” 的创新性包括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正如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4]。基于金课的“创新性”,打造高质量教育教学。

2 基于金课的“创新性”,打造高质量教育教学

二是讲解“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重点讲解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要求,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主线、以凝聚同心共筑的中国梦为目标,等等;讲解如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比如融入时代、敢于创新,等等;讲解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路径和方式,比如在社会的发展中培育创造精神、在大局观中培育伟大团结精神,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当保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争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新人。

很多朋友对排卵期出血并不陌生,也有一些病人跑来门诊就说:“医生,我排卵期出血,要吃什么药?”其实,排卵期出血应该是一种排除性疾病,就是说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的疾病之后才能判断下来。

有人研究有限游戏,热闹于有限游戏;有人研究无限游戏,潇洒于无限游戏;人类才能够延续到今天,才有了更好的可能性。

2.1 内容创新:注重教学内容做“加法”

环节二:教学反思。教师课后要对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提交的探究报告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分析难点。同时,结合理论知识、时代热点,查阅资料,下大功夫进行扎实的创造性学术研究,并且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公司采用股份有限责任制,并根据公司发展特点,初期采取直线制管理。后期根据公司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内容首要的是系统与完善,从全面阐述到具体讲解。即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变迁和特征之后,要总的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知识点,具体到相关章节里,要分别对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进行详细讲解。从传统、近代、当代的三个维度梳理“四个伟大”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内容、意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解读阐释“新”,即这四个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里发展出来的新意蕴、新内涵。

2.2 形式创新:“学→教→学→思”模式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都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对分课堂则采取先教后学的模式。思政“金课”教学形式的创新,可以融合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两种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探索以 “思” 为主线,“学→教→学→思”教学模式。既有“翻转课堂”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针对学生特点开展课堂交流活动,又有“对分课堂”注重教师课堂精讲并留白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弥补了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的课前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较弱、课堂讨论不够深入等弊端,同时,把“思”这条主线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以“思”为主线,“学→教→学→思”教学模式过程设计具体如下:

2.2.1 课前:学习与思考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1)实施阶梯泵改造,使泵站运行组合的种类增加[3]。为了便于管理,原设计一座泵站只配置一种型号的注水泵,在排量不匹配的注水泵站能源浪费较为严重。

环节二:设计主题。教师把精选的课堂讨论议题和辩论主题布置给学生,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做好课前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教师要选择一些有理论深度、需要学生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主题。在“伟大民族精神”里可以设计讨论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观”“大学生与民族精神”,等等。学生感兴趣、容易引发思考的辩论主题,比如,“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谁更重要”、“奋斗是幸福的前提”,等等。

二是考核“思”的结果。思政课本身是一门“内容为本,以理服人”的课程,在教学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中,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理论研究任务,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其个性化成果也是每一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答卷。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总结,探究理论学习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开展主题调研项目和服务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思考研究中体会思政“金课”的快乐,更加自信乐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否满足“金课”的标准要求,是高校思政“金课”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对教师自我成长的挑战。因此,坚持在打造“金课”中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发展中给力 “金课”建设,着力培养高精尖的教师队伍。

环节一:科学分组。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以 5~8 人为宜,建立小组微信群、QQ 群,自行选组长、定组名,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管理和组织。在分组之前,教师用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特长优势进行初步调查,使得小组成员的构成具有科学性。每个小组尽可能有善于理论学习的、喜欢动手实践的、表达能力强的各种特点的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团队协作、合作学习。

2.2.2 课中:精讲与思辨

环节一:教师精讲。课堂讲授是重要环节,教师先进行内容精讲,避免传统教学中的“面面俱到”,结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侧重对章节知识的系统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理论精讲中善于留出让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内化吸收教学内容。坚持“内容为王,技术融合”,实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微视频”丰富思政课堂。

环节二:互动讨论。学生在消化吸收教师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各个小组结合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再进一步用5 分钟讨论思考,最终总结出各小组自己的观点、学习体会等,在课中分享、表达,平均每个小组学习汇报时间 3~4 分钟。小组分享结束后,各个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点评、互动讨论。学生个人也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向教师提出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各小组分享的内容精华进行答疑、指导、解决,要善于凝练高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之中。

在这一基本战略判断下,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负面远远多于正面。综合起来,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或担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环节三:课堂思辨。讨论结束后,在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前指定辩论题目的课堂挑战。课堂思辨是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起思想共鸣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金课”的亮点。不仅增加了课程的难度,需要学生在课前更多的精心准备,也挑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应变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要汇总在辩论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以便促进教学质量。同时,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辩论中的表现,作为思政课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

环节四:授课总结。在课堂学习、讨论、辩论结束之后,教师总结小组学习汇报和各环节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观点、收获和感悟。同时,还可以提出在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视情况予以指导、解答。教师布置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下一个教材章节中的议题和辩题。

2.2.3 课后:反思与研究

我们自主开发的结构有限元软件ATLAS根据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应用特点,在创新的预排序文件缓存技术和三维渲染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能让CAE工程师在高度交互及可视化的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工作。

环节一:学习探究。每个学生根据课前、课中学习情况,温习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自拟题目,提交学习探究报告,比如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作为对学习内容内化吸收的总结。

“金课”虽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但是建设“金课”,首先从传授知识做起,要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即以“问题的由来、问题的剖析、问题的去向”为主线,系统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做“加法”,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具有前沿性、时代性,这也成为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2.3 考核创新:强化“思”的能力考核

“学→教→学→思”教学模式,“思”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也是思政教学实效的关键。按照“金课”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过程考核、期中期末考试外,“思”的过程、“思”的结果无疑都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标准。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是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凝聚起的共识。

一是考核“思”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教会学生会思考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学生创造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价值思维等培养都离不开思考。每个学生“思”的过程是不同的,在课前师生的学习交流中,对于善于思考、能够提出高层次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做好过程记录。在课中课堂讨论、思辨环节,分别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并有意识地给思辨能力稍弱的学生多一些课堂表达的机会,适时提供引导。

环节三:学习思考。围绕学习主题,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资料检索、文献查阅,小组成员也可以合作学习、思考、解决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学习笔记,并将学习思考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选定小组课堂学习讨论的汇报人。对于自主学习和思考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其他小组或教师,为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3 基于金课的“挑战度”,促进师生素质齐发展

“金课”的挑战度是指课程要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教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基于金课的“挑战度”,这对思政课提出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师生需要共同努力和发展,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1 打造高精尖教师队伍

环节四:指导交流。教师围绕“伟大民族精神”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录制微课教学视频,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要重视课前学习指导,这是“学→教→学→思”教学模式在课中成功运用的基础。教师要用心投入、准备充分,尤其在线上师生交流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有效避免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引导学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兴趣。

何良诸默默地往外走,来到车厢联结处,从兜内摸出香烟。在厅机关,只有何良诸吸烟,他成了一名半老不老的另类。何良诸点燃烟,狠吸一口,烟雾飘向污涂涂的车门玻璃。老竖井深部开采,死人伤人耗费材料,生产成本太高,即使亏血本卖掉的煤炭,也常收不回款。就是这种资源枯竭的矿井,由于有琥珀铭文的影子游荡,竞遭疯狂的投机家巧取豪夺。何良诸早已离开北大坎市,有一种逃脱的感觉,又马上自责,如果你下井钻巷道爬掌子面,牲畜似的干了半辈子,那就不会坐在这里,而是和这些老家伙一样,在前面拦截火车了!

一是素质素养要“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六要”的人格形象要求,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有完善的人格素养,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才能“以德服人”,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真心让学生尊敬和喜爱。

二是知识理论要“精”。教师必须建立扎实丰厚的、有宽度又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教学内容一定要系统、前沿,紧跟时代脉搏,不断补充和完善,要敏锐地捕捉新成果新问题,有独特的深刻理解,让学生进而由“知”成“信”,主动认知、自觉认同。提升学术视野,关注学术和社会热点,贴近学生兴趣问题,使得思政“金课”有深度、有温度。

三是教学能力要“尖”。思政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没有与时俱进,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此,必须运用“尖端”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不断增加思政“金课”的含金量。其中,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教师需要对学生学情了然于胸,进行知识、能力、素质、资源、艺术的设计整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教师叙事探究营造安全无恐惧的氛围,对暂悬习性反应,对开启一个深微、纯净、舒缓的场域空间,意义重大。因此,促使注意力场结构趋向U底“源头”变迁,个体和集体触及直觉、洞察、创造力“源头”,是叙事探究唤醒心灵回归自身认同与完整的终极意义。

余荫山房的空间流线设计极大地影响着空间承载的活动类型与使用者的空间体验。余荫山房中的廊桥(图5)、园路等作为空间骨架组织空间,将园林空间向平面展开,一系列空间在开合、大小、深浅等方面不断变化,构建了“开始—发展—转折—高潮—收尾”的动态而完整的空间体验。

3.2 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塑造灵魂和生命、塑造思想和信仰的课程,其挑战度最关键指向教学的终极目标,即是否充盈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追求课堂教学最高境界。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5]思政“金课”的挑战度,必须追求以质疑、辩论形式为主的高境界课堂,帮助学生在激烈辩论中引发思考、分析,实现深度学习。学生也必须在课前按照教师的要求把学习任务清单落实到位,认真思考学习,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分享、展示、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达到提升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必然和内在要求。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教学中,通过内容学习、讨论交流、思考探究等多个环节,关注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性,指导学生扩大自身格局和人生境界。以及培养学生的时代感,通过回顾传统、近代、当代民族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感知、感悟、珍惜新时代,指引和激励大学生奋进新时代、争做筑梦人。

总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前进不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将随着教学理念的深入、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等而逐步深化。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实践思政“金课”的建设,让学生真心喜欢、倾心参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1).

[3]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4-9.

[4]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哲学卷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5] 段莎,卫强.金课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究———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 :177-178.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aningfu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he Course of "Great National Spirit" as an Example

HUA Ling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of "Meaningful Course"provide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the “Meaningful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The “Great National Spir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also the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Meaningful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National Spirit” content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aningful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aningfu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Great National Spirit; teaching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20)01-0118-06

DOI:10.13887/j.cnki.jccee.2020(1).28

收稿日期:2019-1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9JDSZK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华玲(1976—),女,四川泸州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 燕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53.html



上一篇:基于PBL(Project-basedLearning)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
下一篇:传统师范教育本科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基于A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版面费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