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 言 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伴随着与疾病的不断抗争,医学先驱用执着的科学态度和对治病救人的无比热忱,促进了医学的重大进步。医学院校承担培育优秀医务人员的任务,肩
0 引 言
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伴随着与疾病的不断抗争,医学先驱用执着的科学态度和对治病救人的无比热忱,促进了医学的重大进步。医学院校承担培育优秀医务人员的任务,肩负培养他们“精于医术、诚于品格”的使命。“医乃仁术,贵在医德”,贯穿于医学教学的全过程,医德教育至关重要。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向是医学教育和医学领域研究,医德观念的培养是提高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1]。医学院校研究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医德教育才能保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信任,做好新时代的“白衣天使”。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培养要持续且细致,对医疗工作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1 医学院校研究生医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国历代名医不仅有精湛的医学技术,还有“有求必应,治病救人”的优良医德。因此,古人用“悬壶济世”来歌颂医者的高尚品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中,部分医务人员出现医德滑坡现象,既损害了病人的利益,又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光辉形象。医学院研究生医德教育直接关系着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道德素养。因此,学校教育和医院培养的过程中,医德教育不能成为“边缘”教学内容。
1.1 促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卫生与健康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的动力。医德教育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务人员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医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工作环境之中。医学院校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一线医疗工作,医德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他们真正将救死扶伤作为职业追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医疗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层次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还有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将从事医学课程教学,众多的医学生会深受医学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当高度重视,要抓住其道德品质提升的最好时期。当前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良好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缓解医患矛盾的“调和剂”。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任务任重而道远,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研究生队伍十分关键。充分发挥“牛鼻子”作用,从医学体系内部稳扎稳打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
1.2 提高学校科教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医学院校具有其特殊性,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学综合型人才的重任。相比于综合性院校,医学院校都是以医学类专业为主,更需要注重人文教育。“判断一所医科大学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主要看获取资源、要素整合、价值实现情况”[2],这“三要素” 的实现是对医学院校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医德教育是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保障,起着基础性作用。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医德教育,能够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博爱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作为医生的崇高责任使命。作为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医德教育的积极性日益凸显。科教水平是学校发展重要衡量指标,医学院校研究生综合能力是学校科教水平能力的重要体现。德育教育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优良医德,培养医学院校人文精神,提高院校内核竞争力以及形象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促进新时代医学生个人职业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是塑造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医学院校学生肩负着振兴我国医学事业的重任,德育教育是塑造医魂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将来成为品德高尚和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德育教育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做好新时代医学生的重要基石。
2 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国的研究生具有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不一样、心理承受压力程度不一致等共同特征[4],进入新时代,他们在独立意识增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元化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当前,在医院跟着导师进行实习,直接或者长期接触病患,大多数医学院校研究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真正担负起为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重任。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对病人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态度冷淡甚至根据穿着、收入等区别对待病人,在工作期间聊天、无视病人的疾苦,让本身对病情恐惧的病人更加胆战心惊,感受不到温情,感受不到医生的大爱,给医学院校研究生队伍造成恶劣的影响。在对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需求之下,过于重视专业化培养,缺乏对研究生职业道德水平整体培养,在医疗卫生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研究生德育教育不尽如人意。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医务工作者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进步 [5]。德育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和需要,塑造医德高尚及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所在。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重视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2.1 部分医学院校研究生缺乏“医乃仁术”崇高理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来重视德育,古代医德教育就有“大医精诚”的建设理论,形成了忠于医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以“仁义”为核心的崇高宗旨等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延续中华传统医学高尚的道德风格,践行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不断为我国医学事业贡献力量。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最早出自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主要是指追求事物本来的面貌,后来又有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讲究对知识保有真实性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对待科学知识,应有探究学习谨慎的态度,对于学术创新,应有发展借鉴之义。学术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它代表了诚笃、独立、超越的精神,作为接受过专门学术训练的研究生更应该坚持这种精神。近年来,关于剽窃他人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医学领域成为重灾区。虽然学术造假的背后与医生职称晋升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批量式生产学术论文早已丢失学术精神,更让人意外的是类似的学术丑闻已让大家见惯不惊。少数医学院校研究生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被查出在校期间存在学术造假,引发人们对学术精神的深刻反思。只有更多的人注重学术精神,真正回归探索知识的本源,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和进步。
2.2 部分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核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医学院校具有其特殊性,重视实践而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现象时有存在。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优越性,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教育培养,应当把专业课德育与思政课德育教学相结合。大多数研究生是在学校接受系统专业课知识学习,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应当在专业课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德育教育,将作为医生的崇高理想、爱国主义教育、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针对当前校园存在的各种理论和思潮,聚焦关注问题并找到消除困惑的方法,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研究生辨别是非能力,真正做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讲到研究生内心中,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自身的职业。
2.3 部分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精神缺失
所有患者每6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日期为2018-02-28。随访时间 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1个月,期间有36例患者复发,13例患者死亡。复发转移要求有病理诊断或者典型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复发和生存时间按月记录,以手术日至患者复发、死亡或最后一次就诊(随访)时间为复发或生存期限。失访,非肿瘤死亡及截止点生存病例按统计分析要求列为截尾数据处理。
玩手机更危险。湖北恩施一辆客车上载满了放假出行的高中生,司机在高速上驾驶时竟然玩起了手机,不停地刷微信。一名乘客拍下视频并投诉。民警调查监控发现,司机拿起手机21次,玩手机长达25分钟。
3 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由于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默认指标层因素都是同等重要,因此,在同一因素层下的各指标因素都具有相同的权重,这也说明他们具有相同的影响力,例如对企业有形资源能力而言,固定资产情况、现金资源充足度、市场占有度、员工数量、员工素质以及网站注册会员数都具有相同程度的影响力,其他指标层各因素权重结果分析以此类推。
3.1 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
与医学本科生相比,医学研究生具有更加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医学事业的高级人才,更是未来医学传承创新的主力军。对研究生医德教育的重视和培养,有利于建立积极友善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医德习惯,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矛盾突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时期,也是我们能否经受住重大考验的阶段。医学院校研究生大多数都能够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在不断攀登医学知识高峰时,极少数研究生心理呈现出不健康、不阳光的状态。比如,极个别的研究生会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处理问题,以狭隘偏激的行为处理和同学的竞争关系,甚至做出令人发指的一些行为。个别医学研究生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他们的心理状况值得注意。
例1.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3.2 充分发挥导师在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导师制,导师对研究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于其他专业,医学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许多研究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自己的导师。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具有精湛医学技术是根本,具有良好品德素质是对学生最好的“言传身教”。医学院校研究生从导师身上不仅要学习医学技术,更要学习其优秀品质。导师的言行以及对待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奠定研究生职业生涯的基础。针对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当对从事研究生教育的人员进行德育考察,确保其人格高尚、技术过硬。医学院校研究生是一个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群体,要充分发挥导师对他们的影响。
3.3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模式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医院党的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崇高职业精神。”[6]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医学院研究生大多数是在医院从事实习工作,这是他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塑造人生品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模式,具有内化隐性德育教育意义。研究生通过实习医院参与开展宣传预防疫病、送药下乡、基层体检、义诊等工作,更能让其深刻认识到肩上的责任。通过这种实践模式,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也能够激发医学院校研究生自然内化的人文关怀精神,锤炼的品质可以终身受益。这种以德育为核心的实践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可以在医院科室直接接触病人,可以到祖国需要的地区进行支教、调研等,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目的在于真正根据研究生需求进行 “量身定做”,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灌输,最终是要使学生净化心灵、去除浮躁,能够忠于自身的理想。根据研究生跟本科生在心态、积累知识等方面有较大不同的特点,社会实践模式可以引发不同关注点,医学院校研究生根据实践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起到促进当地医学事业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德育教育的积极转化形式。
4 结 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医学事业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迈向健康中国的征途中,医学院校研究生德育教育不容忽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医学人才队伍,是提升我国整体医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1] 习近平.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N].人民日报,2018-08-18(1).
[2] 杨昕.我国医科大学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9(1).
[4] 叶玉梅.导师在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6):627-629.
[5] 周玉杰,吕赛.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460-462.
[6] 李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N].人民日报,2018-01-12(7).
The Way to Improve the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Medical Colleges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