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5/20]
模因论视域下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构成了行为的基础。二语习得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出现频率高的语言信息会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更
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构成了行为的基础。二语习得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出现频率高的语言信息会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有利于这些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语言信息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起点,更是语言输出的关键。语言信息输入的频率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反之,语言的使用频率对语言的习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语习得中语言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应用是个复杂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模因,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符合模因复制和传播的特点。模因论的理论视角为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
1 频率效应与模因论
频率的作用曾一度被认为是常识问题而被忽略,实际上它对语言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到二语习得中,频率可指某一语言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出现的次数,亦指接触和体验某一语言现象或语言知识的次数。Ellis 认为,新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原有的表征之间会在互动中建立联系[1]。二语习得是新的语言信息与大脑中原有语言信息之间互动和建立联结的过程。“学习语言就是在这些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联系, 而联系的加强靠的是输入类型频率(type frequency)和练习频率(law of practice)。”[2]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进展组患者14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65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7.51±9.81) 岁;非进展组患者389例,男性231例、女性158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1.10±10.28)岁。结果(表1)表明:进展组年龄小于非进展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糖尿病病程、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向2号地区搜索,查看情况。”9月6日下午,在昆明供电局500千伏宝峰变电站内,巡检机器人听到指令后迅速出发,前往检查。机器人能够拍摄红外照片、及时发现设备是否发热、及时跟踪设备状态,进行设备重点管控及全生命周期管控。实现可见光拍照以及设备外观、表计识别,实时采集数据,而运行人员再也不用去抄表了。
根据模因论的观点,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任何通过被模仿被复制传播的信息都可以称为模因。复制传播模因的过程可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3]。新信息要引起模因宿主的注意后才能获得与模因宿主大脑中原有信息建立联结的机会,进而才有可能被同化吸收并被复制传播出去,成为模因。任何模因要被模仿者同化必须经模仿者自身的认知过程,即注意、选择、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被同化到模仿者自身的认知体系中。换句话说,模因如果无法在一个人的思维中获胜,被接受,它也就无法被传播[4]。可见,二语学习者要习得语言模因必须建立在潜式语言模因能引起学习者注意的前提下,而高频率语言信息的接触是引起学习者注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些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语言模因,如果被反复调用,即当练习的频率发挥作用的时候,模因就会在现有的语言体系中稳定下来,并保证了语言模因的长期存在,二语习得的目标得以达成。可以说,高频效应贯穿模因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而模因被复制传播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也解释了二语习得中频率效应的影响。
2 模因论视角下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有效性
模因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即“文化基因”,它为文化传播的速度和频度方面的差异性提供了解释。只有那些能获取模因宿主注意力,进而被模仿并且被复制传播出的文化信息才能成为成功的模因。成功的模因或强势模因是那些在多产性、保真度和长寿性方面具有优势的模因。频率效应契合了模因多产性、保真度和长寿性方面的特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某一语言信息的大量存在能保障二语学习者反复接触这一语言信息,从而加强其与原有语言体系之间的联接。在二语习得强调输入频率的同时,也要重视语言的输出频率。二语学习者要完全习得语言,必须要使语言模因被同化记忆并能被复制传播出去。加大复制传播的输出频率对语言习得的内化和巩固也是必不可缺的。高频率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符合语言模因的多产性的特征,保障了量的需求。另外,语言模因信息的高频、反复呈现无疑使得它们在保真度和长寿性上更胜一筹。诸多研究证明了频率对学习者语言信息的提取速度、准确度以及复杂性和多样化上都有显著影响。可见,频率效应是语言模因成为成功模因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频率效应契合成功模因的特点
学术界对频率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证研究上。虽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研究者们大都肯定了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对频率效应所起作用的理论支撑多从行为主义的 “刺激-反应”观和联结主义的“每一次重复都会强化语言信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模因论为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2.2 频率效应贯穿模因复制传播的全过程
还有,这位老师可能是比较容易伤感的人。这种伤感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师生对立。所以,还需要积极调适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少一份伤感,多一份阳光。
虽然诸多二语研究证实了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方面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二语习得这个复杂的过程中,频率也只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排除学习者自身的个体差异,语言信息的新颖度、凸显度、经济性以及与学习者原有语言体系的契合度等都影响到了语言的输入效果。且在频率效应下,语言信息出现的最佳次数很难确定;另外,高频率给学习者带来的厌倦感也不容忽视。
语言模因在经过大脑注意机制的筛选和过滤后,只有一部分能被学习者同化记忆到现有的语言体系中去,完成语言模因的输入;在合适的语境下,这些语言模因被复制传播出去,也就是语言的输出过程。那些能够被高频率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又反过来强化语言模因的记忆和存储的时长和质量。具体到二语习得中,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反复接触大量语言素材,还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和输出语言。高频率的输入和输出必然会加强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内化吸收,甚至影响语言规则的建构。可以说,“高频效应贯穿语言模因传播、存在和变异的整个过程,而模因的作用也在高频效应下贯穿了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5]110。
3 模因论视角下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局限性
“在语言模因进化和传播过程中,高频率是模因复制和生存的途径,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表明,频率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109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大量的语言接触或输入是启动语言学习者注意机制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二语学习者注意到了这些语言信息才有可能同化进现有的语言体系中并通过互动建立联结。所以说,模因获取宿主大脑的注意是得以被复制的前提,保持这种注意是使模因获得长寿性的重要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注意”并非需要大脑的持续积极意识的参与,有些信息可能不会被马上注意到,但是它的高频率出现本身就增加了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另外也不能忽视信息的高频率出现对大脑潜意识的影响。
一方面,从语言模因作为习得对象的角度而言,二语习得中各种词汇和表达方式相互竞争,以争取被学习者采纳和接受。在这种竞争中,最终获胜的必将是那些具有多产性、保真度和长寿性优势的语言模因。另一方面,从二语习得者的认知机制而言,人的大脑具有注意选择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实现其对外部语言信息的选择、控制和调节。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大脑的注意也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根据大脑对信息选择的特点可见,高频率出现的语言信息在获取学习者注意力方面具有优势。
高频大量地重复未免会使语言信息的新颖度不够。强势语言模因中除了那些被高频率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外,那些具有较为鲜明的语言特色、时代特色且辨识度高和新颖的语言模因也能成功引起学习者的关注。反倒是那些只靠频率效应输入的语言模因会因为大量重复而失去新颖度,从而导致学习者的认知倦怠而对这类模因“熟视无睹”。同样的,高频率的语言输出也不同程度地造成学习者的倦怠感。毕竟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会产生厌倦[5]35。因此,频率效应中重复次数和量的问题,应该成为二语习得中的考量因素,而非越多越好。
总之,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利用成语典故、农俗谚语、漫画等进行教学,把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东西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模因学观点,人的大脑更倾向于接受那些与已存储的信息契合度高的新观点,它们更容易引起注意并被同化记忆,而人们也更倾向于去传播那些已经为其接受的信息。如,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二语学习者先前获得的母语知识可能对二语习得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即正迁移或负迁移。如在语音学习中,大多数学习者对[b][p][d][t]等辅音的发音并不会遇到障碍。因为这些语音信息和学习者的母语发音体系的相似度极高,即使没有高频率的输入和练习,学习者也很容易掌握。
4 模因论视角下频率效应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高频大量接触和反复调用会促进习得的深化,加强该语言信息在语言体系中存储的稳定性以及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从频率效应的局限性中可以看出,频率效应并非总是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二语习得中要保证频率效应的频次的适度性,且频率效应要结合新颖度、凸显度、契合度等多个语言特征,才能更好地引起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和记忆。模因学理论中模因符合体(memeplex)的概念指出,构成模因符合体的诸模因,作为复合体之整体的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下更容易得到复制[6]。因此,频率效应也可遵循这一原则来规避其局限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首先,频率效应要适度关联语言内容的新颖性。人们总是对那些新奇、有趣的表达方式保持较高的学习和模仿意愿,因而这类模因也总是会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具体到二语教学上,同一语言信息被大量反复输入要适度关联和依附那些新颖性和形象性较强的新的语言模因并赋予高频出现的语言信息一定的新元素、新内容,这样会有效减少二语习得者的倦怠感,优化教学效果。如:词汇教学中讲到“share”,可以关联热词“shared cars”“shared economy”;讲到 “American Dream”时,可比较“Chinese Dream”,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personal dream”;学习“financial freedom”时,不妨提及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社交用语如 “奶茶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等等,让学生们讨论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的自由。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结合当下社会和生活语境中的新模因,赋予语言学习时尚性、形象性的内容,会吸引学习者较多的注意力,促进语言的深度习得。
其次,频率效应要结合多模态教学形式。同一语言信息,通过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的参与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如PPT、讲授、视频、音频、讨论、调查、访谈、实验等把二语学习的内容多模态、多形式地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多感官、全方位地接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和体验,有助于把高频效应下略显枯燥的学习内容在形式上变得丰富和多样化。二语习得的频率效应依托形式上的多样化,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注意力、强化语言习得的效果上也会更胜一筹。
5 结 语
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批评的声音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里多有交锋。模因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解释了频率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具体影响,为其在二语习得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模因学理论上的支撑;并且从模因自身的特征和复制传播的过程中指出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从模因复合体的理论视角提出频率效应适度结合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形式上的多模态可有效规避频率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使我们在二语习得的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频率效应的作用。
[1] ELLIS N.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i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SLA)SLA,2002(24):143-188.
[2] 文秋芳.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2年6月特刊评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51-154.
[3] HEYLIGHEN F.Selfish memes and the cooperation[J].Journal of Ideas, 1992(4):77-84.
[4] DISTIN K.The selfish meme:a critical reassessment[M].Cambried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6]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20.
Frequency Effe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45.html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挑
下一篇:数据采集中的法律权利冲突与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