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研究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2年4月,钱理群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

2012年4月,钱理群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并重点指出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1]钱理群的这番话深刻指出了当下中国高校存在的不良风气及其带来的严重影响。如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更应担当重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新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在面对义利的抉择时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体系出现逆转,则关乎国家命运发展的巨轮就不能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内涵。

1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内涵

“精致利己主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用语,其实质上是披着新潮外衣的“利己主义”。因此,褪去其“精致”这一新潮的外衣,究其内核,“精致利己主义”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国家篇》中,为塞拉叙马库斯所明确主张[2]。同时西方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和过分的爱[3]。而早在我国古代也已深受利己主义的影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问利益,勿管道义”“只要成功,不问手段……这些利己主义的信条,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些人的处世观和价值观”。在邬移生看来,“利己主义是人们在对待人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时,把追求和满足个人的利益快乐和幸福放在首位的一种人生观和伦理学说”[4]。罗国杰则认为,利己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至上,把一己私利的得失视为道德上善恶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原则[5]。因此,“精致利己主义”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与传统价值观念冲突与妥协的产物,传统观念上的利己主义者是被批判的、不被提倡的;而经过改造的“精致利己主义”是以披着高智商、成功人士自我价值实现的糖衣在传统观念下寄生的,这样其既不与已有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又满足了一些受众群体的心理期待。集体主义是中国人乃至东亚地区长期所推崇的文化主流意识,而有一部分人却想以破坏集体主义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精致利己主义”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他们维护兼具“个人价值实现”与“不违背集体主义价值”的虚假形象。实质上“精致利己主义”是传统利己主义的改良形式,精致利己主义者拥有高智商、高情商,他们精于人情世故,处世圆滑,可以巧妙利用体制和法度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可谓是包罗万象,甚至是在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象牙塔也是屡见不鲜,如何在高校杜绝“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留住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书生气节,是我们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2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不同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对个人价值观念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塑造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袭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社会的一些社会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开始传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集体主义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利他主义也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动摇,这就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出现迷失甚至异化的现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横生。尤其是在当下浮躁、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热衷于“走捷径”“搭便车”的不良社会风气下,致使一些人尤其是心智还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认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其理想和目标,长此以往便开始出现从众心理。在学习上面,学习知识急功近利,抱有实用原则的心理,只学习对于评奖、评优、求职有利的学科;在职业选择上更是倾向于高工资、高福利的工作;在人际交往中,也是抱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而当前大形势下的一部分用人单位,也是比起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规范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获奖经历。自觉不自觉的“追名逐利”已经成为人们之间的共识,甚至是“成功”的潜规则。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学生们就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满足自己功利化的诉求,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校会有“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的出现。

2.2 家庭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往往是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我国自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家庭模式就开始出现了变化,“六个大人供养一个孩子”的模式成为常态,这就导致一部分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和享乐。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项新兴产业的兴起也预示着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日趋严格。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望子成才”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下有一席之地,就会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为孩子规划好所谓迈向“成功”的道路,唯分数、唯金钱、唯社会地位的世俗观念不断被灌输给孩子,长此以往便造成孩子学习动机严重功利化的倾向。在此过程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王道,根本不注重孩子道德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孩子好逸恶劳,甚至进入大学还不能够独立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家长利用自己的金钱、人脉、权势为子女铺路搭桥寻求机会,在这样的家庭观念影响下,子女就会不自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并逐渐产生“干得好”不如父母有“实力”的价值观错位,长期耳濡目染自己也开始利用熟知的社会规则来谋取私利。

因此,根据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出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四大特征。企业战略立足于企业的未来愿景,围绕着企业的发展目标,持续长效地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了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自上而下的由组织机构决策层再到各职能部门,构成战略系统,相互协调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

2.3 学校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与碰撞,大学生群体站在新思潮的前沿,极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由此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坚守我们的思想主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正如习近平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和利益观。在义利观上主张先义后利或者是义利合一;在利益观上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并不是完全否定个人利益。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效用,成为抵御“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有力屏障。大学生群体中之所以会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与社会存在的“抄近路”“搭便车”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关,因此有必要弘扬社会正气,建立严格的社会规范。要让大家对社会充满信任与希望,坚信通过诚实劳动和艰苦奋斗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遵守社会规则,畅通人才上升管道,大家都按社会的既定规则办事,不去想着“投机取巧”,这样就能够有效遏制“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机可乘。

2.4 个人原因

大学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护者,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高校教育不应只以满足社会就业为前提,而一味的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发展。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从根本上摒弃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要将学生的自身志趣与理想信念相结合,因材施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建立人文校园。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在重视科学理性的同时也兼具人文关怀,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将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也要加强对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此外,高校要做到去功利化,就要做到“解放教师”和“去行政化”。改革对教师的考评体系,考评应以教学质量为重点,使教师回归到以教学为中心的位置上来。高校管理体制“去行政化”,建立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体制。

3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的应对策略

3.1 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

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6]而我们现如今的一些大学却被实用主义所主导,错误的将大学培育人才要满足社会需求片面的理解为是要满足经济和市场的需求,导致大学教育产业化、就业政绩化。大学所开设的一切课程都以是否有利于就业为标准,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在一些理科院校,既缺乏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又缺乏人文类课程的师资力量,而且还存在部分教师自身就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即使是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与活动,也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教育出现功利化的倾向,学生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功利主义相结合,进而演变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此外,一些高校在管理层面上存在一些漏洞和缺失;行政化和官僚化现象严重。上行下效也衍生到了学生组织当中,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赏识,达到自己的目的,官僚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耳濡目染,很快便心领神会,随波逐流进入到这一“大染缸”中。同时,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旧的集体主义受到冲击,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集体教育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3.2 重塑家庭观念,传承优良家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价值观念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遵守社会规范,不做“精致利己主义者”,通过诚信实干来兴家立业。家长也应该转变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摒弃“唯分数”论、“唯金钱”论,让孩子可以将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理想信念相结合,让学习不再过多的倾向于“功利化”。此外,家长还要注重孩子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既要引导孩子自立自强,不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孩子,防止孩子产生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要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个人意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纠正孩子在思想上的一些误区,避免行为失范,注重防微杜渐,传承优良家风。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生活的点滴着手,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利他精神,帮助孩子成为内心幸福、精神富足的人。不鼓励孩子以“功名利禄”来衡量是否成功,更不教导孩子如何投机取巧,注重精神和人文双重的提高,坚决抵制“精致利己主义”。

3.3 摆脱功利教育,建立人文校园

高等教育时期是个体迈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竞争意识强烈,勇于追求自身价值,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大学生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在这一阶段还尚未筑牢,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未成熟,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身负父母期翼,自身虚荣心强,渴望出人头地,他们开始学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精心编织各种能决定他们利益和声誉的个人或群体关系网,甚至是不惜搭上自己的声誉和信誉。随着他们在这些关系网中尝到“甜头”,就更是会变本加厉利用各种手段建立更广泛的关系网,而不再愿意通过艰苦奋斗和诚实守信来获得成功。转而在就业上更加注重待遇、在恋爱上更加注重物质、在发展上更加注重于个体,沦为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同时,个人的成长也会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唯功利的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急功近利,容易受短期利益迷惑,呈现出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淡漠的特点。

3.4 增强思想觉悟,提升道德修养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7]因此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同样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的双重影响,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剔除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正确的道德规范,坚决抵制“精致利己主义”。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是个人产生“精致利己主义”的根源因素,但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大学生只要保持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高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用自身觉悟这一内在因素来将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发挥最佳效用,从根本上来抵制“精致利己主义”。在增强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但道德修养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应该积极主动的用先进思想来武装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良资源来充分吸收其有益之处,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习近平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8]因此,也要将道德修养的提升落实到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类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去抵制“精致利己主义”。

王超,范雪冰,佟首峰,等.空间光到少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及影响因素[J].光子学报,2018,47(11):1206001

样式是指用有意义的名称保存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的集合,也就是说将要设置的多个格式命令加以组合、命名,应用一次样式,就可相当于设定这些格式,每个样式都有唯一确定的名称,用户可以将一种样式应用于一个段落或选定的字符上。例如使用系统自带的“标题1”样式,即可将所选文字设置为2号字体、加粗、多倍行距等效果。当鼠标指向“标题1”时,就可以看到应用样式的效果,就是应用了一组格式的集合,这一组格式设置按常规要分几步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应用样式就可一步完成,从而简化了字符、段落的格式排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EB/OL].(2015-05-20)[2019-19-12].http:∥edu.Qq.com/a /20150520/041737.htm.

[2] 马秀欢.谈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1-43.

[3]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27.

[4] 邬移生.极端利己主义病症的道德治疗[D].长沙:中南大学,2006:24.

[5]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1.

[6]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72.

[7]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20)01-0037-04

DOI:10.13887/j.cnki.jccee.2020(1).10

收稿日期:2019-10-21

作者简介:陈凤娇(1993—),女,内蒙古包头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 燕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6.html



上一篇:中美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象似性视角下音乐剧《猫》中歌词的认知解读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版面费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